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作为新科世界冠军的杨威信心满满,在与队友合作历史性的获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之后,在个人项目中杨威以微弱的优势输给了当时风头正劲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获得银牌。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杨威百折不回的体操生涯序幕。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2003年美国阿纳海姆世锦赛,杨威再次屈居亚军。
很多媒体开始质疑杨威的夺冠能力,认为杨威所有的世界冠军都来自一个团体项目,从没有拿过一次个人金牌,甚至戏称杨威为“千年老二”。
2004年雅典的致命失误则让杨威再度梦碎,而这也几乎成为了杨威个人运动生涯的滑铁卢。
雅典之后,杨威多次萌生了退役的念头,但心中对体操的热爱让杨威走出阴影,重拾信心。
2005年之后,体操比赛实行难度不封顶的新规则,在挫折下选择坚守的杨威,面临了更多的挑战,年龄、伤病、难度以及年轻队员的冲击。
但涅槃之后,从失利中走向成熟的杨威,却是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的。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杨威积蓄多年的能量一下子爆发了出来。
在男子体操的6个环节中,杨威一路遥遥领先,以94.575的高分傲视群雄,以近乎完美的发挥毫无悬念的夺得金牌,实现了自己奥运全能王的梦想,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以体育人,不忘初心
因为对体操的热爱,退役后的杨威,依然经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体操界前辈李宁退役后转型投身商海,通过创办专业体育品牌,取得巨大的成功。
相比之下,杨威则选择了一条和前辈 截然不同的道路。
从北京体育大学读研毕业之后,杨威选择继续投身到体操运动的推广工作中。
“我觉得从事体育的人最终还是应该回到体育的圈子里去。”
刚开始承担体操行政工作和管理工作,杨威多少有些不适应,但身份的转变也让杨威能从更多的角度看到体操在国内发展的困境。
体操运动参与条件相对苛刻,受到的关注较少。市场化不足,参与人数的匮乏导致体操后备人才储备的缺失。相比于足球、篮球这种体育大项,体操运动的发展先天不足。
杨威选择从基层工作开始,言传身教推广体操运动。
2011年,退役两年后的杨威正式出任湖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而他的妻子杨云则在武汉体育学院任教。
面对省内年轻体操队员青黄不接的局面,杨威通过自己的工作不断的宣传、普及体操知识,吸引更多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带进体操训练馆。
同时,杨威还开办了自己的“杨我国威”俱乐部,针对2-12岁孩子进行 “快乐体操”理念的培养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体操、关注体操、参与体操。
“体操就是我的一个根,所以我也离不开它。”
除了承担体操人才培养工作,杨威也在更多的领域做出尝试。
在世锦赛上担任电视解说嘉宾,杨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他还带着自己的儿子杨文昌的参加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在节目中已经成为一名体操小将的儿子吸粉无数,也从侧面宣传了体操运动对人格塑造的培养作用。
如今,在全国体操冠军赛赛场上,我们再见到杨威时,他的身份则又多了一个—— 体操高级裁判。
“我转型当裁判已经有差不多两个奥运周期了,明年可能有机会作为中国体操协会的代表去东京奥运会执裁。”对于能 再次“出战”奥运,杨威仍充满期待。
而对于杨威来说,每一种全新的身份,都是在推广体操过程中的一种尝试。
“我是不可能离开体操圈了,我会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体操事业中去。”
这是杨威2009年退役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转眼十年过去,杨威仍在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他的承诺。
而在杨威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曾经他作为运动时取得的无数荣誉以及为中国体操铸就的一座座丰碑。
也让我们知道,因为有这么多像杨威这样,甘于为中国体操事业推广做出贡献的体操人,中国体操的未来才会更光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