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已经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圆满结束。中
国代表团终于在阔别6年后再次重温了冠军梦,刘宏宇、王妍分
别列女子20公里竞走冠亚军。黎则文列男子20公里竞走第4名,
程晓燕名列女子铅球第5名,黄乐夺得男子跳远第6名,魏建华获
女子标枪第7名,成绩好于上届。但本届世锦赛仍在很多方面值
得中国田径界认真思考。
思考一:重视田径自我宣传
田径项目的宣传在国内远远不够,最令人担心的是田径管理
机关的自我宣传和国内传媒对田径的报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一点作为世界田径运动的推广组织———国际田联却已悄
悄起步了,对中国田径非常有借鉴作用。国际田联主席内比奥罗
博士称,从长远来说,国际田联进一步在世界各地推广田径运动,
广泛宣传田径运动是国际田联面临的新课题。为此,国际田联去
年推出了黄金联赛,设立了高额奖金,令众多田径选手有了从贫
穷变为富有的可能,也令他们不再为今后退役后的生计而担忧,
这是决定性的举措。从黄金联赛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每站比赛
不超过2小时,以适应传媒特别是电视直播的需要,让更多不同
肤色的人们更加关注田径运动。
国际田联去年还开通了因特网站,这也为田径运动走入平民
家中提供了可能,仅去年开通后7个月时间内,就已经有过百万
的网迷“访问”了国际田联的网站。本届世锦赛国际田联还专门
用英文和西班牙文设立了塞维利亚世锦赛的专门网站,及时提供
比赛的最后结果。
思考二:更新观念以赛代练
以赛代练这一先进的训练模式,已经在国际田坛被各国优秀
运动员广泛接纳,并因此而受益,不断创造好成绩,但国内大多
数教练对这一训练方法存有疑虑。
亚洲女子三级跳远纪录保持者任瑞萍的教练张东方,谈了切
身的感受:“‘以赛代练’是中国田径在同国际接轨过程中遇到
的新课题,任瑞萍是近年来中国选手中最早尝试这一国际田径最
流行的训练模式的少数几名中国选手之一。尽管任瑞萍这次比赛
失利,但她毕竟在同国际田坛接轨的问题上先走了一步,而且多
年的实践证明还是成功的。”
张指导介绍说,任瑞萍从她成名至今6年多的时间里,几乎
没有间断地参加各种赛事,甚至连进行常规的调整都没有,这以
国内田径界惯用的周期性训练来看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任瑞萍非
但没有垮,而且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竞技状态。
中国女子100米栏选手冯云,在本届世锦赛上突破性地进入
女子100米栏半决赛,令世界田坛为之一惊。她的教练周裕光也
对以赛代练的模式体会较深。据悉,为了备战世锦赛,冯云上半
年共参加了8次比赛,这对冯云适应比赛很有好处,国内田坛训
练同比赛脱节的现象很普遍,而周指导甘愿冒一些风险,不仅让
冯云尝试先进的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还针对世锦赛的赛程安排,
大胆地连续3天上强度。现在回过头来看,冯云在世锦赛上的表
现证明周指导在训练方面的尝试是成功的。
思考三:敢于表现善于表演
因为田径选手是公众人物,他就应该具有吸引公众的能力,
但这一点国内教练很少想过。国外选手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号召力,
除了他们本身有很好的成绩外,具有表演天赋也是其中不可忽视
的重要因素。
女子跳远选手关英楠是本届世锦赛第一个出场的中国选手,
赛前,关英楠本人对进入决赛也信心十足,但一到比赛现场,面
对如此多的世界大腕,小关一下子乱了方寸,整个人完全处于抑
制状态,根本无法表现自己,最终未能进入决赛。国家队跳跃项
目总教练冯树勇对记者说,这是我们年轻选手中典型的大赛抑制
症,这也是国内选手同国外选手之间最大的差距之一。为此,我
们要向运动员灌输这一新观念,让他们放下包袱,以平常心参加
比赛,尽量表现自己。田径中心竞赛部主任沈纯德认为,国内大
多数选手太内向,这一点也是中国很多有才能的选手没有被邀请
参加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的原因之一。注重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的表
演,可能是中国大多数选手需要补上的一课,也是中国田径同国
际接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彤
热点专栏 --> 田径锦标赛
!